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绍学院教〔2006〕083号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试行稿)为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认定和计算工作,在认真研究由教务处、人事处、计财处联合出台《关于院(系)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02年、05年稿)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工作的界定
教学工作包括两个部分:课堂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工作和其它教学环节工作。课堂教学环节工作是指各院(系)、部在教务处下达的开课计划中完成的教学任务。具体包括理论课教学工作(包含完成教学大纲的编写、备课、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选编教学补充材料和练习册、命题与监考、改卷、评定成绩等)和实验课教学工作。其它教学环节工作是指教师在指导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创作、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环节中完成的教学工作。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一)理论课教学工作量1.标准班DK×总学时K为折算系数,原始班K1,重复班K08。
1
f标准班人数:一般课程(含公共体育、公共外语、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标准班人数一般为40人;艺术与技能类课程、外语专业课程、体育专业术课一般为30人。个别专业的特殊课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核定标准班人数。自然班人数少于或多于标准班人数25以内,一般按标准班计。2.大班(超过标准班人数25以上)D1D×SS为折算系数。大班人数超过标准班人数10人,S11;大班人数超过标准班人数20人,S13;大班人数超过标准班人数30人,S15;依次类推,但原则上S的最大值为20。3.外语听力课D2K1×D×S(以自然班计)K1为折算系数,取075~1。4.批改作业工作量对于部分作业批改工作量较大的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可相应将折算系数包括重复班K提高到11~12。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采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且效果良好的课程、经有关部门批准进行改革试点的课程、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等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可以乘上11~13的系数。双语教学课程学校立项按绍学院发200529号《关于推进“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稿)规定,按150计算其工作量。(二)实验课教学工作量1.计算机上机课:D3K2×D×S以自然班计;K2为折算系数,取值范围05~1。2.其他实验课:D4K3×K4×(某实验项目计划学时数)以每实验项目结合每批标准人数计;K3为重复折算系数,原始组K31,重复组K308。K4为实验类型折算系数。演示、验证型实验,K410;综合性实验,K41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