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度较高,有一定的学习热情,而实际效果却不佳。
其实,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不但要教师鼓励性原则,还需要注重在
f鼓励中进行指导。以《好玩的塑料袋》活动为例,如果当学生发现塑料袋能装东西时,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表扬而不能进行引导,幼儿就可能只知道塑料袋只能装东西而不能当“气球”玩。有时,因教师问题偏离了目标而导致评价也无法契合幼儿的问题;也有因教师对幼儿回答以漠视或不理睬的态度而对待的现象发生,这就极易损伤幼儿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13师生角色的缺失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并非单纯是幼儿的知识权威,更是幼儿的伙伴。但在科学活动中发现,一些教师仍然不能放下面子,对幼儿的信任和尊重不够,甚至忽视幼儿的发展特点,以成人的眼光来对待幼儿活动,因师幼之间缺乏沟通而阻碍了幼儿对获得探究欲望。也有的教师在活动中以有色眼镜来对待幼儿,对那些表现积极的幼儿另眼相看,经常提问表扬,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会说的孩子越会说,不会说的孩子越不会说,造成两级分化,严重打击了相对被动幼儿。不符合指南精神。
上述现状在幼儿教育中是较为普遍的,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找到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问题所在,对探究促进师幼互动的对策具有积极意义。
2幼儿教育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必要性
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活动中,幼儿
f因年龄和认知特点所限制,对活动目的和方法尚不能完全掌握,这就需要教师予以引导,师幼互动正是引导的最佳途径;从教与学关系看,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而幼儿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师幼互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活动的参与,促进目标的达成。
21师幼互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探究参与度
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科学探究效率,而相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年龄小,知识结构差、以形象认知为主、短时记忆和无意注意在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幼儿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活动。正是因此,在科学活动中不可预期现象就可能随时发生,这就需要教师以互动的方式来逐步引导学生向目标活动靠近。
如有的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不能进行科学猜想,如在《神奇的筷子》的活动中幼儿不能理解筷子敲碗会发出生意一样。而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大胆参与;有的幼儿虽然能进行探究活动,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互动中,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有利于幼儿较好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还有的喜欢说而不喜欢做,通过互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