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种子处理
作者:刘京华来源:《农村科学实验》2016年第03期
众所周知,农作物的病虫害是农民面临的最大困扰。说起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一般人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对作物叶面喷洒农药的层面上。然而,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就已经开始采用直接对种子进行处理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日益发展,更安全、高效、低毒、环保的种子处理技术日渐成熟,种子处理也逐渐被广大农民所接受。什么是种子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是指通过各种人为方法对种子进行加工的过程,是植物病虫害防治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接种疫苗可以保护他们不受小儿麻痹症、白喉症和百日咳等疾病的感染。类似地,种子处理可以在土壤中形成保护区,一些农药成分还有系统内吸性,即随着作物生长,将活性成分吸收到植物体内,从而从种子种到地里开始就保护它不受种传、土传病害的危害。此外,如果种子处理剂中含有杀虫杀菌的有效成分,土壤中的病虫害受到保护区的阻挡,也不能达到它们通常取食的根部对植物造成危害。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时代,人们就开始用橄榄树的残留物、灰以及洋葱和柏树的汁液来消毒种子表面。在中世纪时,用液肥和氯盐处理来替代。从1660年后,用盐水、铜或热水来处理成为当时的风潮。不过,所有这些方法只是取得了部分成功,直到19世纪末,人们发现汞化合物可以杀死引起谷类病害的真菌病原菌,并研制出了商品化的液体种子处理剂,种子处理时代才正式到来。在此之后的100年里,种子处理产业迅速跻身农业行业发展最快领域的行列,瑞士先正达、美国孟山都、意大利Italpolli
a、日本爱利思达、丹麦诺维信等跨国行业巨头也不断推出新型有效成分,推动了行业的不断革新。种子处理技术的方法最早开始采用的拌种法是将种子装入干净的容器内,再按一定比例加入药剂,使药剂均匀地粘附在种子表面。而浸种法则是将种子浸渍在一定浓度的药液中从而消灭种子表面和内部所带病原菌或害虫。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便开始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作为种子标准化、商品化的主要环节,种子处理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分为非化学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非化学方法是使用热力、冷冻、辐射和微波的方式来达到杀菌的目的,化学方法则通过浸种、拌种、闷种、包衣等方法利用各种化学有效成分实现杀菌避害的效果。种子包衣是一项把防病、治虫、消毒、促生长融为一体的种子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将种衣剂包覆在种子表面形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