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疆域是地理环境的空间所在,是地理环境特点形成的前提条件。作为一个中学生,要想认识和了解伟大可爱的祖国,就必须要学好中国地理,而要学好中国地理,就必须了解中国的疆域。本节课被安排在八年级中国地理第一章的第一节,可见其在整个地理教学中所起的重要引领作用,其核心内容是关于我国的地理特点,是为后继中国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基础、作准备。2、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与邻国的相互位置等。3、知识要点:(1)我国的位置;(2)辽阔的疆域(领土的四至点、陆地面积、濒临的海洋);(3)众多的邻国(陆上邻国、海上邻国);4、重难点:重点是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难点是教材所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依据:通过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疆域的辽阔。同时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广,东西跨经度很大,这是造成我国南北太阳辐射、东西时间及气候、自然、人文景观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这两者合起来既说明我国的地域辽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为今后学习分区地理,分析地理现象,科学合理的给予解释的前提和基础。(重点依据)由于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较差,对于教材所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可能感觉理解、记忆起来会比较难,如: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陆上邻国、四海一洋等。4、课时安排:1课时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了解我国领土的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4)通过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培养学
1
f生读图、识图、分析图和计算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充份利用课本上的插图、挂图、幻灯片、音像制品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中国地理的积极性和热情。(2)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谈话法、讲述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一方面从读图中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他们读图、识图、分析图、运用地图、动手作图等多种能力,以帮助他们形成中国的地理位置的空间概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