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六章支持内环境稳定的护理
第一节体温管理
一、发热护理1发热患者采取降温措施30mi
后复测体温。(P242)2高热者可用毛巾包裹的冰袋冰敷头部、腹股沟或者腋窝。(P242)3发热患者宜少量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3000ml左右为宜,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
治疗。(P242)4药物降温时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出现虚脱或休克。(P242)5高热者因卧床休息,低热者根据患者情况指导适当活动。(P242)二、低体温护理1.低体温护理是指对体核温度低于35℃的患者进行复温及监护。(P244)2.给予低体温患者加温的静脉输液温度宜3740℃。(P244)3.体温过低时禁止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P244)4.进行低温诱导治疗时密切监测体温,肛温维持在33℃为宜,不宜低于30℃。(P244)5.低体温患者清醒并有吞咽能力,给予温热饮料。(P244)三、体温调节(手术中)1.当患者进入手术室1h后室温适当调高,以2628℃为宜,新生儿及早产儿的室温保持在2729℃。(P246)2.如非手术特殊需要,整个手术过程室温恒定在2224℃湿度维持在5060。(P246)3.在手术室里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液体加温(恒温)箱,温度设为37℃。(P246)4.手术中对静脉用药、血液、冲洗液进行加温,非特殊要求,冲洗液加温至3637℃才使用。(P246)
第二节循环系统管理1.心功能不全者急性发作时保持环境安静,指导患者避免用力排便、咳嗽等动作。(P248)2.心功能不全者的饮食指导因限制含咖啡因、钠、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P248)3.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P249)4.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冲动形成异常和(或)冲动传导异常。(P249)5.休克是机体内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絮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P249)6.休克患者常头胸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以获取最佳灌注。(P250)7.5001000ml的出血时患者可表现为口唇苍白或发绀、四肢冰冷、头晕、无力等;12L的出血时患者可表现为心悸、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表情淡漠、心率130次mi
以上,血压下降等。(P252)8.出血患者的应指导其:限制活动;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凝药;多摄取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避免皮肤损伤;预防便秘等。(P253)9.血栓患者应抬高患肢20°或更大角度,使其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P253)10.使用抗血栓弹力袜时,注意每8h松开抗血栓弹力袜1520mi
。(P253)11.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