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脆脆”2009年6月27日,上海市闵行区莲花河畔一幢13层在建商品楼,因施工程序错误形成地基压力差,楼体整体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引起业界巨大震荡,被称为“楼脆脆”。“楼歪歪”2009年7月中旬的一场大雨后,四川省成都市校园春天小区6号楼和7号楼的一些住户忽然发现,两栋楼之间的距离比以往近了很多,两栋楼斜靠在一起,越向上贴得越近;靠得最近的地方,相邻的阳台窗户已经无法打开。“楼薄薄”2009年8月,浙江省桐乡市太阳湖小区汇宇都市花园16幢3单元6楼某业主在装修过程中发现,楼板厚度仅为79厘米。据业主查询到的建设局档案,该小区客厅楼板设计厚度应是12厘米,其他区域为10厘米。
“连续发生的倒楼、裂楼事件更让人感到楼房如此脆弱,似乎安居之所并无安全之感。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住房质量的提高提出了迫切要求。既然我国存在住房质量与国家技术标准严重不符的寿命也是质量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就不能仅仅由住建部内部掌握,而应让社会知情,促使政府主管部门真正按照法定职责履行职务、让生产经营者正视自己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各界要根据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居住方面的公共安全,维护其合法权益,严格建筑质量监管措施,保证今后的住房质量和住房寿命。这是绿色建筑和绿色居住的基础。(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1历史沿革建国之后,我国在工程质量方面,一直由施工单位进行内部质量控制检查,检查具有单一性。直到1958年,才加入了第二方的验收,实现在企业自控的基础上,第二方的建设单位参与质量验收。1980年以后,发展成核验制,在第二方验收的基础上,加入了第三方的监督,此时政府成为监督主体。随着改革开放之后建筑业的发展,我国开始实行工程监理制度,这就发展成一种社会监督方式。2现状新世纪,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建筑业迅猛发展,也渐渐出现很多问题,对建筑业的规制和建筑质量的监管势在必行。2000年国务院发布《建设工程质
f量管理条例》,条例中明确了政府对建筑工程监管的基本原则,也对建筑工程从开工之前施工许可证的审发到设计施工图的审查,再到竣工之后对建筑质量的最后验收、备案等主要阶段的监管逐一明确。从质量的审核验收转向备案制,我们可以发现政府渐渐的退出了微观、直接、实体监督,实现了向宏观、间接、行为监督的转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建筑质量管理的发展规律所在,建筑质量监管体制一直随着时间和市场需求在改变。
建筑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