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人际关系现状研究
上个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强调归属需要对人的重要性,归属需要对其个体来说是在其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对他们的生活起主导作用的需要。大W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有着对归属的需要,而大学生在校是否具体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交往能力,对其归属感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在校大学生群体主要是以“90后”为主,其成长环境处于改革开放之后,成长的条件不仅在物质上有较为优越的经济条件,还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但就家庭的构成情况来说,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受关爱较多、受挫折较少,自我意识较强,如何在大学这么一个大环境中与人和睦相处,处理人际关系,这之间关系到学生的身心是否能得到健康发展。一、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一个有了归属感的人,他能自觉在所生活的环境中发现自我,并从容将自己安放在合适的位置,与其周围环境的人与事和谐相处,心灵与之融合在一起。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也有对所属群体归属的渴望,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与生活必须依托与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他们在这一特定环境中能否对其产生认同,获得归属,将直接关系到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f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2010年7月,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就业蓝皮书报告,其中有一项是关于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调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比上年低,“211”院校为83,非“211”本科院校为74,与2008届毕业生相比,满意度分别降低了3和51。研究表明,当下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繁多,矛盾冲突日益突显,心理困惑难题层出不穷,学生学校归属感普遍较低。也有研究者经过对某高校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普遍不高,人际交往能力偏低,自尊自信缺乏,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分析得出,这与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交往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大学校园是一个在学习氛围、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完全不同于高中校园的大环境,学习强度较之前有所减弱,生活方式不再是高中时以学习完全充斥的单一的生活,而是呈现多样化的形式,主要交往的群体以同学和老师占主导,交往以学习、娱乐为主要内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里,其人际交往和成人相比,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在深度上不深;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