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探究初中数学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
永昌七中魏学琴
自从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教学活动,自主性教学模式也悄然走进了初中数学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目标引领下,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阅读探究、合作交流和巩固拓展为主要环节,通过教师激励引导,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在观察中看到真实、在猜想中体味奇妙、在推理中享受乐趣,从而给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增添了活力。然而,要真正构建起一种完善的、适用的教学模式需要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教学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反思,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初中数学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粗浅的见解。一、准确把握角色定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评价教师的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是重“教”,现在是重“学”,过去关注教师行为,现在更关注学生“创造”,打破了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堂听”的教学习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面对改革有的教师显得忧心忡忡,认为如果让学生自主会变成自乱,如果不让学生自主便是陈旧呆板,实在左右为难。要搞好初中数学自主性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的教学身份是什么,并根据角色定位开展自己的工作。自主性课堂教学能否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角色把握是否正确。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强调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但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一定要摆脱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固有模式,课前应当有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做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多问一问,及时加以指导、点拨,吸引学生能饶有兴趣地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从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作为教学的合作者,在学生开展自主活动时,千万不能消极“旁观”,而要做积极的“旁观者”要主动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了解他们探究的情况,
1
f欣赏他们独到的见解,鼓励他们别出心裁的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把握教学方向。确保学生自主而有效。二、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初中数学自主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的、互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