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今至少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早于其它名砚四五百年。邹洪利对易砚及其它名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编写出版《中国易砚》一书,促进易砚的发展。
史料和出土古砚证明,易砚在中华制砚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影响和贡献超出了“四大名砚”。萧萧易水、巍巍狼山孕育了传世名砚,也造就了新一代制砚名师。近两千年来,易砚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天赋的优等石料享誉海内外。
时光荏苒,如今的易砚早已不是古时的深闺少女。易砚的当家品牌和杰出代表易水砚更是名扬天下,驰名中外。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河北文化艺术展台上,易水砚以其完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内涵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目光。而一位柔肩担砚道的中年女企业家更是引人注目。她头头是道、烂熟于心的讲解令围拢在易水砚展台的许多中外朋友赞叹不已,她就是易砚的领军人之一,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能够让古老的砚文化绽放新蕊,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总经理邹洪利夫妇功不可没。如今,易砚,这个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古老砚种,与中国的文化产业一
2
f起经历了变革和发展,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撑下,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实现了砚传统文化产业化的蜕变。
名牌产品赢得市场
“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遥忆最深处,应多著石人。”这是古人赞美易砚石像玉一样晶莹和艺人精心雕刻石砚的诗篇。作为当代“著石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砚制作技艺传承人、首届中国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坦称:“自己传承这门历时近两千年的古老艺术,就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将它发扬光大的责任。”易水砚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发墨快,不伤笔毫,墨汁滋润而不易蒸发干涸,其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体之厚重均闻名遐迩。现在的砚台已渐渐远离实用性,艺术性却发挥到极致,这也是易水砚深受市场欢迎的一个新卖点。
同其他的民间传统工艺一样,易砚工艺在改革开放前曾与文化市场离得较远。直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易水河,背靠狼牙山的制砚人开始步入市场经济的大潮,许多人依靠生产加工易砚而发家致富。在易水砚闯市场的初期,产品粗制滥造、只顾赚钱的现象曾经出现。制砚艺人忽视了对易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制砚业误入了不顾质量追求订单的歧途。1992年,作为当时易县最大易砚企业的易县工艺美术厂因产品单一没有市场而陷入倒闭的困境。对易砚文化情有独钟的张淑芬、邹洪利夫妇,抓住企业改制的契机,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