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国家标准检测及以实际试跑的测试结果看来,通过严苛的车辆环境测试的厂商不到15家。此外,在软硬件的设计上,国内的业者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产品不具备通用性,其结果造成竞争力低,成本高。看起来门槛儿很低。但是在主机厂眼中,作为汽车最主要的软件接入端口之一,OBD接入对硬件的要求,和电子产品制造商的思路有很大的差异。
f电子产品制造商在制造OBD元件时,主要考虑信息可读取、可使用等最基本功能。所以价格层次不齐,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利润空间差异巨大。但实际上,OBD元件的门槛并不低,下面这些问题很多电子元件制造商根本就没有考虑过:【版权问题】OBD接入所获取的数据版权问题:OBD如果要获得深层数据,必须是专业的汽车诊断厂商才拥有。在部分厂商的OBD接口上必须突破软件锁,这就相当于“整车越狱”,其法律意义不明,同时对于整车安全稳定性无法保障。【安全问题】远程控制虽然便捷,但如果软件层面保护不够,被黑客拦截信号入侵造成的安全、车辆丢失受损和人员伤亡等问题无法估计。【电路风险】控制软件本身出错导致车辆错误响应,长期使用OBD对于整车控制电路的可靠性的影响,长期使用后的跑电问题导致汽车电瓶馈电,甚至由于OBD自身设计和制造水平有限,导致击穿车载电路导致车载控制实效等风险。【设计思路】IT产品可以通过逐步迭代方式优化,但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消费者的用车安全和驾驶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丰田刹车门等问题造成的大规模召回,车企在整车越来越复杂的电路设计和控制方面积累的多年经验,这些不是小作坊式的编程人员可以轻易达到的。【质量问题】汽车零件的制造质量要求极高,主流车企普遍要求元器件在零下35度到零上80度能够稳定工作整个生命周期,更不用说震动,湿度等大量严苛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这些是一般IT企业很难实现的,例如:苹果的极限工作要求:-20至45度。汽车制造业和IT行业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实际上差异明显,后市场的OBD电子元件供应商素质远低于车企的零部件供应商巨头。【信号问题】OBD发起信息请求的算法与原车电脑的工作频率未必一致,过高频率发起需求,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会堵塞车辆控制信号传输总线型号,导致车辆本身的控制仪表甚至某些功能工作停滞,这都是非专业OBD可能带来的问题。综上所述,OBD还会造成车辆的最大安全隐患或造成车辆的其他故障,目前业内对是否是OBD造成安全及故障的责任划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