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规划,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以企业为主力军,以发展非农产业为主体,搞好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和管理。全区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2815%,提高到2003年的31%(预计数),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一些县城日新月异,变化很大;小城镇规模逐年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吸纳产业聚集和劳动力转移能力增强,建制镇由2000年的733个增加到2003年的748个,发挥了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通过实施重点突破,自治区22个小康示范镇工作已经启动,227个自治区重点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涌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如鹿寨雒容镇、横县六景镇的接受城市辐射和工业牵引型,灵川大圩、钦南区犀牛脚镇的旅游带动型,宾阳黎塘镇、全州沙河镇的市场带动型,兴安融江镇、右江区头塘镇的农业产业化带动型,福绵区福绵镇的工业加工型,左州区新和镇的新兴小城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几年,各县(市)认真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培育和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2003年,全区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与农户利益联结比较紧密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有3685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4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直接带动农户194万户,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平均获得收入1300元左右。目前全区有运作较规范、规模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
f织232个,在册登记会员19万人,辐射带动22万农户。桂林市2003年有年产值超5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家,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30多家,亿元以上的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直接带动农户1099万户,辐射农户163万户,农民从中获得纯收入超过2亿元。特色经济初步形成。全区县域经济的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23”变为“132”,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产业。如扶绥、左州、隆安、武鸣、柳城、宜州、上思、兴宾等县(市、区)的蔗糖,横县的茉莉花茶,邕宁的特色农业和开发区经济,柳江县的城郊型农业和配套经济,浦北的农产品加工和民营经济,凭祥、东兴的边境贸易,桂平、龙胜、资源、靖西、大新的旅游,北流的水泥、陶瓷,大化、隆林的电力,平果、南丹的矿产开发和加工,金秀、田林、苍梧的林业,全州、贺州、宾阳、藤县的特色农业或手工业,荔浦的民营经济和旅游,恭城、平乐、灵川的生态农业和果业,田阳、兴安、灵山的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合浦的海水养殖、捕捞等等。特色经济的形成,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