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MaxWeber,1864-1920)终身是一个学者,研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组织理论之父”贡献:提出所谓“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BureaucraticModel)(行政、科层)核心:设立公职。(权力的承袭通过职位,而不是依靠世袭或个人魅力)特点:1)明确的分工2)清晰的等级3)详尽的规章:强调规则化4)非人格化的关系。理性意志代替个人情感5)管理人员职业化:固定的薪金和明确的升迁制度优点:1)稳定2)高效(有助于杜绝任人唯亲、组织涣散、人浮于事等现象)三、行为科学阶段(30年代后)背景:梅奥及其霍桑试验:(GeorgeElto
Myao,1880-1949)(1933年发表《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非单纯的“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满足员工需求来达到组织目的。四、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二战后60年代)孔茨称其为“丛林”
f1、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巴纳德chester1.Bar
ard,1886-1961,曾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1938年发表《经理人员的职能》观点: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有三个基本要素: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取决于诱因与贡献的平衡信息沟通经理人员的基本职能:确定目标、提供诱因、建立维持信息沟通网2、决策理论学派代表:H西蒙(HarbertA.Sime
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观点和贡献: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2)决策的准则“令人满意”3)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3、经验主义学派代表:德鲁克(PeterFDrucher杜拉克)主要观点和贡献:1)应以大企业的管理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2)目标管理4、行为科学学派创始人:梅奥研究个体、群体、组织、领导行为。“激励”5、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伯法理论基础:运筹学计算机(模型程序)管理过程学派孔茨:HaraldKo
tz(60年代初)主要观点: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相互关联的职能组成。五、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60、70年代)管理从分化走向统一。1、系统管理理论(60年代中期后)理论基础:一般系统论主要观点:组织是一个由许多相互依赖的因素组成的开放系统。2、权变理论(70年代后)
f管理思想和方法f(环境变量)比较:古典理论:“假如X,那么Y”权变理论:“假如X,那么Y,但只有在Z的情况下”(其中,Z为环境变量)六、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