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涵义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答:有效果,无效率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什么是组织?3、操作者: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上层包括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实现既定目标。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f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组织中的层次跨区域的可转移性计划组织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领导控制152451101833361328362214
7、管理与经营管理经营条件: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商品经济的产物背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末期目的:提高效率提高效益角度: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用)外向性(环境)适用:一切组织企业三、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