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用启发式引导法来唤起学生在生活感受到的质量观念、用讲解法介绍各种不同的称、用演示法展示天平和台秤的用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2、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等学法来完成教学。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三、说教学过程:(一)说整体设计
f新课程理念指出,学校教育中要确定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
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节
课的教学过程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3、
实际应用,加深理解4、全课总结,课外实践
(二)说局部设计下面分层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
我首先课件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购买水果,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
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
接着我告诉学生“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用字母g、千克用字母kg
表示,并初次让学生看自己所带物品的质量是多少,告诉同桌,使学生从小了解一些必
要的常识。然后让学生提出最想了解克和千克的哪些知识,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顺利
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分四层进行教学。
第一层:探究1克。
先让学生掂一掂一角硬币,感受1克的质量,之后了解天平的结构与使用方法。在此
基础上出示几种物品:圆珠笔芯、三角板、药片、小铁钉、小刀、乒乓球等,让他们把
这几种物品分别手中感觉一下,再猜一猜哪种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接着小组用天平称
一称自己刚才所说的物品的质量,并交流,进行小结:天平是用来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
的质量,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就用克做他们的质量单位。这样通过掂、比、猜、称、说等
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克,增加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克的观念。
第二层:感受10克、100克通过两个问题“10个1克是多少与100个1克是多少”,引出10
克、100克,小组轮流掂一掂准备的相关物品,说出感觉。这一层是过渡环节,设计了掂、
说,为学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做铺垫。
第三层:领悟1千克以“10个100克是多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