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帮助孩子制订看动画片的时间表,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什么时间是孩子看动画片的最好时间,这样就可以改变孩子盲目的收看习惯,教会孩子有目的有计划地收看,这样才能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使儿童在看动画片中学到不少的知识,从而减少收看的时间。如果有户外游戏活动、体育活动或其他学习活动,要先安排这些活动,然后再安排看动画片的时间,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这种机会太少了。
(一)家长需要具备一定媒介素养一方面要了解并非所有的动画片都是可供幼儿欣赏的,并非动画片的情节都是积极向上的。成人化、暴力甚至带有情爱的情境情绪对于幼儿是有害的,因此放任电视作为儿童的“保姆”,其实是对幼儿不负责的体现。另一方面,家长要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动画片,哪类人物受其孩子欢迎,才能帮助幼儿在观看动画片时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二)家长对观看时间需要限制,动画片对幼儿有利有弊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不利于亲子间的互动交流,减少了幼儿与同伴、社会之间的交往,还会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引发肥胖、胆结石等疾病,成为“沙发土豆”(Couchpotato)。一般情况,34岁儿童不超过2025分钟,56岁儿童不超过2530分钟为宜。适当的收视才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三)家长需要对节目进行选择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总编辑金德龙介绍,2009年度,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22部,171816分钟。幼儿可以从电视、DVD还有网络看到各种
类型国内国外的动画片,这些节目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也有所不同。他们年龄小,知识经验少,自控能力差。因此,家长就应选择适当的节目,控制其中不良因素对幼儿的影响。
(四)家长应对节目内容进行指导这一时期的幼儿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前运算阶段。虽然具有了符号功能,但其心理表象只是直觉的物的表象,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电视节目中部分会传达两种信息,一种是显性的,比如有关人物的面部表情,另一种是隐性的,如人物动机、节目的中心思想、主题等。一般幼儿只注意了其形象的显性信息,通过人物的表情来了解其喜、怒、哀、乐。但隐性的部分则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从已有的经验去感知、理解。
f适当控制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家长要认清哪些动画片对孩子的发展来讲是有益的。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观看动画片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当家”,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养成。家长还可以适时也给孩子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