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咯痰色白量多质稀,易咯出,下肢浮肿,心悸,脘腹胀满,尿少,畏寒肢冷,面唇青紫,苔水滑,舌淡胖,质暗,脉沉细。胸片印象:符合慢性支气管炎并两下肺感染,肺气肿,肺心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肺性P波,顺钟向转位。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患者所患何病?2属于哪一个证型?(3)中医护理原则为何?(4)有哪一些具体的护理方法?患者慢性咳喘病史多年,主要表现为胸部胀满,喘咳上气,痰多,心悸,浮肿等,故中医宜诊断为肺胀。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外邪从口鼻皮毛而入犯肺,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为咳,升降失常而为喘。久则肺虚主气功能失常。肺病及脾,脾失健运;肺虚及肾,肾阳衰惫。脾肾阳虚,气不化水,水饮上凌心肺,则喘咳、咳痰清稀、心悸、胸闷如塞;饮溢肌肤,则见下肢浮肿;脾阳虚衰,健运失司则脘腹胀满,纳差;阳虚寒水内盛则尿少,畏寒肢冷;阳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脉则面唇青紫,舌质暗。舌淡胖,脉沉细均为阳气不足之象。总之,本病病位在肺
中医护理学第6页,共8页
f脾肾,涉及心,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阳虚,标实为水饮、瘀血。若治疗失当,可致喘脱危候。诊断:肺胀证型:脾肾阳虚,水饮上泛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炮附片10g,白术10g,茯苓12g,生姜6g,白芍10g,桂枝10g,泽泻15g,猪苓15g,葶苈子15g,益母草30g,红花10g,大腹皮15g。五付上药水煎至300ml,每日两次。调护:避风寒,少活动,低盐清淡饮食。3王某某,男,18岁。白日汗出较多一年,加重一周。患者自幼体质较弱,常易感冒,一年来常于白天汗出明显,恶风。近一周因劳累后加重,恶风,活动则加重,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患者所患何病?2属于哪一个证型?
3中医护理原则为何?4有哪一些具体的护理方法?
患者以白日汗出较多,动则益甚为主要特点。故中医诊断为汗证,因汗出于白日,故为自汗。患者自幼体弱、肺气不足,日久肺气虚弱,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不足,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故自汗,恶风,肺气虚,故劳后汗出尤甚,易于感冒;气虚则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总之,病位在肺卫,为虚证,属肺气虚弱,表虚不固之自汗,若及时治疗则预后好。
诊断:汗证,自汗(肺卫不固)。治法:益气固表。方药:玉屏风散加味。处方:生黄芪20克,炒白术10克,防风10克,陈皮10克,浮小麦15克,麻黄根10克,党参10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