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是12根。2.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认识十几。
f提出要求:你能很快摆出11根小棒吗?学生摆好后组织交流:你是怎样摆的?(先摆1捆,再添1根是11根。)
引导:你还能像这样摆出十几根小棒吗?自己动手摆一摆,再和同桌同学说说是怎样摆的。
3.认读20。学生摆出19根小棒后,提:19根小棒再添1根是多少根?进一步启发:怎样能很快摆出20根小棒呢?哪种摆法能清楚地看出这里有20根?引导:两捆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填空。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设计说明:摆一摆、数一数、读一读、说一说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十几的组成,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十几的大小和顺序。让学生思考“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很快摆出20根小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加深对“10个是1个十”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北实的基。】四、应用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学具筐,提出要求:小朋友,每个小组的筐里都有一些棒,请你们从筐里抓出一把,再数数抓出来的小棒有多少根。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f进一步要求:抓一把小棒,根数要在11到20之间,你有把握做到吗?试一试。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看着直尺上的数,先让学生各自从0读到20,再指名读一读。提问:11在哪个数的后面?10后面的数与10前面的数有什么不同?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教师提出“从7数到17”的要求,学生按要求数数。同桌同学合作:(1)从11数到20(2)一人提要求(从几数到十几),另一人按要求数数。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草莓图”,提出要求:这里有一些草莓,你能估计出这些草莓大约有多少个吗?学生估计后,再让他们数一数。追问:你估计得怎么样?估多了还是估少了?(2)出示“雨伞图”,让学生先独立估一估,再互相说说估计的结果,并通过数数进行验证。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同学们看这几幅图,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认识上面的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数?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要求学生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
f讨论: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设计说明: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