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研究性学习
作者:周浩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2年第08期
一、把握内涵,认识价值
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来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一种策略。显然,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不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这个层面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概念。就人的个性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在学习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的。之所以在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我们过去过多地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视或退居边缘。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二、准备充分,讲究方法
1知识准备,选择课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往往缺乏感性认识,需要一定的知识准备。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性质、目标、实施步骤和基本研究方法等,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初步认识和概括了解,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课题的确立是研究性学习成功开展的前提。教师要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把与生活紧密联系、切入口较小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2制定方案,实施研究。课题确立后,需要组建课题小组,课题小组是研究活动顺利开展的组织保证。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自由自愿、优势互补的原则组成若干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课题小组要制订课题研究的行动计划,对课题研究进行整体构思和具体安排,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问题、步骤程序、基本方法和活动安排等。研究方案一定要科学、具体、可行,操作性要强,避免空洞、盲目和随意。
三、方向明确,提高兴趣
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接触的信息是多渠道、多层面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