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自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模式名称的提出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激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人生要激励,人生需自信。就学习而言,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很重要,自信心就是动力,自信心就是方向,没有自信心,看着的方向不敢迈步,就等于没有方向;没有自信心,就无法产生动力,去努力克服困难。个人观点“激励自信”是课程改革设计的基本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强调认知,忽视对学生的激励和树立学生的自信,使课程失去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激励自信”是我从教以来一直在探索的教学模式。
二、模式定义
激励: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在目前物理学科逐渐成为“时代宠儿”的情况下,使他们学好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会物理学的科学方法及技能,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探索好的教学模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自信:《辞海》中对自信的解释为自信是自己相信、信任自己。对于自信的概念的界定,迄今为止,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界定。心理学家认为自信是为了满足自尊需要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如果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沮丧和自卑感,一个具有足够自信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我这里说的“自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树立足够的自信心。
三、理论依据
(一)心理学基础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二)教育学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掌握系统知识,获得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尊重、关爱、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交往、交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动脑、动口、
f动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标准理念课标指出: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