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5右加我建筑结构
地下车库结构复杂,一旦设计存在失误,返工量和更改难度均较大,所造成的无效成本数额也巨大。总结了万科、中海地下车库设计方面非常有价值的18项关键技术措施供参考。
1、地下车库平面布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设计成半地下室形式,且地下停车库宜集中布置。半地下车库尽量减小地下部分埋深,并利用顶板上部绿化覆土荷载,减少或不采用抗拔桩,节省地下工程量。全地下车库设计时,应尽量综合利用水浮力和上部荷载取值的平衡,减少桩基础抗浮,并控制绿化种植、综合管线埋设要求的最小覆土厚度,减少地库埋深。
2、地下车库适应的柱网尺寸考虑停车效率与工程成本、车型适应范围,综合性最优柱网81m81m,建议高档项目采用。经济柱网78m81m,为节省成本,建议大部分项目采用此种尺寸,同时另设10大型尺寸停车位,解决大型车停车问题。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短跨小柱距的结构方案,尤其是杭州、宁波等对停车位尺寸要求高的城市。
f虽然理论上停车效率较78m81m方案,单车面积上升15平方米左右,立柱数量增加近50,但立柱对总成本影响甚微,且优点是层高可以降低200~300。在地质情况复杂、水位较高且基坑维护条件较差的项目中,可以节省相当的开挖量和基坑支护费用,成本节约显著。但此柱网选用,须经过结合具体地库方案的经济性比较后采用。
3、地下车库面积优化设计集中地库面积优化设计方法:1使用效率最高的高效停车单元进行组合设计。高效单元是经设计研究优化的车道面积最小、停车效率最高、面积是4000平方米(一个消防分区)的设计模数单元。方案规划设计阶段,增加地库适应性方案比较,使用地库停车标准,进行地库概念方案设计,调整住宅楼栋间距避免出现车辆单排布置、被动利用塔楼地下空间、支护间距预留不够等等问题。2停车库端头优化停车布置设计:近端式停车布置,在近端的两跨比循环式布置可多停车7辆。因此,在满足规范50辆停车分组及防火间距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尽端式布置。3规整地库外轮廓,减少无效建筑面积。4充分利用地库角部空间,布置机房及竖向交通口。5在满足分组(50辆)布置停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竖向通道数量;鱼骨状排列为最经济布置方式。
4、车道宽度1普通直线车道单行车道宽度4米为宜,如考虑停车,车道最小宽度为55米;双行车道宽度6米,停车方式为垂直式后退停车。2车库出入口宽度:单行车道宽度为4米,双行车道宽6米。3直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