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同时值日,对各班进行日常规管理,以班级为单位,以值日情况为依据每月实施一次文明班队考评,以此来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与班主任的业绩工资挂钩,这样大大的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每月评出常规管理的优胜班级,颁发“流动红旗”,以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
7、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落实规范教育,安全教育、文明语言教育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强化师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安全自护意识。要求每月必须举行一次紧急疏散演习,以提高老师应对校园危机和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自护、自救的意识和技能;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环境教育等。
8、加强团队工作,强化合力育人。认真组织团队的学习,正常开展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团、队员在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工作:注重过程,加强引领
f深化课程改革,必须牢固树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的核心位置。新学期,我们要进一步坚持课题研究引领,抓实课堂文化建设,加强教育常规管理,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1、常规管理过程化(1)严格教学常规。对教师的教学“四认真”要常抓不懈,一是改革备课,注重学生活动及训练内容和方式的设计,二是重视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在作业管理上,课堂练习时间不少于10分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批改作业做到“有发必做、有做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评”,并要保证批改的正确率。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重视辅导,做到课内外相结合,特别要重视课内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活动。(2)深化校本教研机制,继续发挥各个年级备课组的作用,解决教师在自身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课题研究走向更纵深处。努力探索教学中“五个有效”(即教师有效组织、有效指导、学生有效参与、有效体验、有效练习)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常态下课堂教学研究,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课改的实施情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时调整和改进课改实施的思路和策略,使新课程改革实验真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常态化”的轨道。2、质量管理机制化(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管理。开足、开齐、开好每一门规定课程。语数等强势学科不得挤占其他学科,不得挤占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教师专课专用,不得任意更改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