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发育不全、听神经损害、核黄疸等中毒反应,必须注意。
(2)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小儿抗生素一般以应用一种抗生素为宜。联合用药要严格掌握以下指征:①严重感染尚未明确病原菌种类之前;②为获得协同作用,提高杀菌或抑菌效果,缩短疗程;③防止、减少或延迟耐药的产生。联合用药种类一般不超过两种,疗程不可太长,以防止双重感染,减少毒副作用。
2、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儿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适应证主要有:①严重感染、中毒性休克,常与抗生素联合应用;②过敏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幼年型类风湿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支气管哮喘、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等;③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④其他: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时替代治疗等。长期或大剂量应用会带来严重副作用,如免疫功能抑制、霉菌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对水痘患儿禁用激素,以防止疾病扩散加重病情甚至无法控制,激素治疗过程中发生水痘应停用或减量。
3、退热药。小儿急性感染时多伴发热,高热易引起惊厥,故儿科常用退热药,大多选用阿司匹林降温,但此药副作用较大,目前多用对乙酰胺基酚,可反复用,但剂量不宜过大。不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退热。
4、镇静止痉药。小儿高热、过度兴奋、烦躁不安、呕吐频繁时可用镇静药,使小儿睡眠休息。发生惊厥时应用止痉药。常用药物有苯巴比妥、复方氯丙嗪、地西泮等。婴幼儿一般禁用吗啡,因其对呼吸中枢有明显抑制作用。
5、镇咳止喘药。婴幼儿支气管较窄,不会咳痰,发炎时易发生阻塞而引起呼吸困难。一般常用祛谈药或热气雾化吸入,使分泌物稀释,容易咳出。小儿慎用镇咳药,尤其作用强的可待因等。氨茶碱常用于哮喘病儿止喘,因
2
f有兴奋精神作用,故新生儿、小婴儿慎用。6、止泻药与泻药。腹泻时目前不主张使用止泻药,因其能减慢肠蠕动,
肠内毒素排出减少,可加重病情。腹泻时可口服调整微生态制剂(含双岐杆菌、乳酸杆菌等)及保护、覆盖肠粘膜制剂如思密达。小儿便秘也很少使用泻药,而采用调节饮食和通便法。
儿科常用药物
一、抗生素类:试敏类(一)青霉素类1、青霉素:对多数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作用较强。适用于上感咽炎、风湿热、败血症、肺炎、腹膜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梅毒、淋病等。用量:肌注:255万ukg日分2次
静点:2040万ukg日分24次大剂量用于严重感染及化脓性脑膜炎,40万ukg日,分2次静点副反应:1、过敏反应:如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