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文献综述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一直是人类关注的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应用,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在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逐渐减少的今天,寻找更清洁环保的能源已是迫在眉睫。
太阳能以其清洁环保、储量丰富的特点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而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与应用是关键的一点。无机太阳能电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能量转换效率大约达到了1020。然而,无机半导体电池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制备成本较高、制备能耗较大、工艺复杂1。
近年来,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SC)开始受到关注,它具有很多优点:提高光谱吸收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提高物质载流子的传输能力并扩展光谱的吸收范围;容易加工,成膜性好;物理改性比较容易;工艺简单。这也说明了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拥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简介
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它由共轭聚合物给体和富勒烯衍生物受体的共混薄膜活性层夹在ITO透明导电玻璃正极和低功函数金属负极之间所组成。下图图11是聚合物电池的结构示意图2。ITO(氧化铟锡)作为电池的透光正极,金属Al、Ca等其他金属作为电池负极,正极和负极之间有一层共混膜,厚度约100200
m,是由给体和受体材料组成的活性层。聚合物PEDOTPSS是一层修饰层,厚度约50
m,可以改善ITO电极的功涵和界面性质。
f当光透过ITO电极照射到聚合物活性层上时,活性层中的给体材料吸收光子产生激子。激子随后迁移到聚合物受体给体的界面上,其中的电子就转移到受体材料的LUMO能级上,空穴则在给体材料的HOMO能级上,光生电荷实现分离。
在电池势场作用下,被分离的空穴会沿着共聚物给体形成的通道传输到正极,而电子沿着受体传输至负极。空穴和电子分别传达到正极和负极后,就形成了光电流和光电压,这就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的光生伏打效应。大体的光伏过程为:1.光的吸收;2.产生激子;3.激子发生迁移;4.激子的解离;5.载流子分开、迁移及收集。
三、窄带隙共轭聚合物
如何提高其光电转换率是目前研究的关键课题。制备窄带隙聚合物是解决转换效率低的一种方法。聚合物能带隙就是聚合物中HOMO能级与LUMO能级的能级差。一般来讲,窄带隙聚合物的能带隙小于20eV,它可以吸收的光的波长大于等于620
m。
研究发现,DA型窄带隙共轭聚合物能够有效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这种聚合物由给体单元(D)和受体单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