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教学改革也碰到了一些难点,如:应试、考证依然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应赛模式侧重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部分优秀学生,未能普遍惠及各个层次;校外教学实习管理规则收紧,学生在真实环境培养技能的机会减少,校内实训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未能跟上行业发展步伐,从而增加了教师教学设计的难度。物流专业教师在贯彻专业发展路向与目标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把人才培养的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2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建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求,要求中职学校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和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中职物流专业教学与学生培养面对着经济技术和人文快速变化的环境,需要做出适应自身发展的改进,建立起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并据此进行发展性职业核心素养评价。21课堂教学加强专业核心素养的渗透核心素养一词在2003年经合组织出版的刊物上出现,欧盟将其定义为“代表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它们是可迁移的、多功能的,这些素养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须的”。国内核心素养研究专家褚宏启教授对核心素养的解析指出,核心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是适应个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所需的关键素养。我国物流行业近年技术的提升、跨行业的深度融合等变化均引起物流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和发展,中职物流专业教学为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必然随之做出调整。而中职物流学生职业心态方面的核心素养是不变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只需适时做出更新。例如在入库操作这项技能教学中,不少企业已采用中心系统处理数据,过往的纸质单据多环节制作已变成电子单据且自动生成,学生在单据填制任务中已换作电子信息的更新任务,技能点发生了变化,但是细致的工作态度,发现货损货差等问题的应对能力、团队内部和与客户的沟通能力等等这些素养的要求是不变的。因此专业教师在行业的职业行为与习惯发生变化时期,需要在教学目标上及时做出调整,使学生在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行为等多方面的核心素养同时提升,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物流专业人才需求。22重视教学目标的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从而决定专业课教学目标的设置。细化在专业教师对每个项目的教学设计,都应以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本地区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作为根本考虑因素。以笔者所在佛山市地区为例,2014年数据显示企业物流岗位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