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利息与利率第一节、利息的本质和利息率一、利息的本质利息是在信用关系当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二、利息从何而来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利息是放弃货币使用权给贷者带来不方便的报酬。资本生产力理论认为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新生产出的价值必须有一部分作为报酬用来支付分配给资本生产要素的报酬。节欲论则认为利息是资本所有者节欲行为的报酬,即牺牲自己目前的消费而应得的报酬。灵活偏好论认为:利息是在一特定时期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即利润的一部分。三、利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利率是资本的价格。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比。换句话说利息率是单位时间单位资本产生的利息额。2、利率的表示方法(1)年利率:是按年计算的利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2)月利率:是按月计算的利率,通常用千分数表示。(3)日利率:是按天计算的利率,通常用万分数表示。(4)三者关系:年利率12×月利率365×日利率3、利率的计算方法(1)单利与复利单利:不论期限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计入本金从新计算利息(一般情况下,银行存款按单利计算)。计算公式:利息额本金×利率复利:指计算利息时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息,通常称为“利滚利”。(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货币数量所表示的利率,通常即银行挂牌的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实际利率:指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后的差数。粗略的计算方法: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精确的计算方法:(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通货膨胀率)1
1
f(3)实际利率为负时(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对经济的逆调节作用(通常我们说的通货膨胀):①再生产领域里扩大资金缺口,加剧社会资金总需求膨胀的矛盾,此时有利于借款人,实际利率小于0,借款人相当于无偿使用资金。②在流通领域里助长了企业囤积居奇,人为加剧物资供给短缺的矛盾。③对存款人来说是无形的税收,损害了存款者的利益。在负利率条件下居民储蓄倾向了下降,改向消费。(4)当实际利率为正时,一般情况下,人们愿意将货币存到银行,而不愿意购买商品。4、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1)固定利率:在借贷业务发生时,由借贷双方确定的利率,在整个借贷期间内,利率不因资金供求状况或其他因素变化而变化,保持稳定不变。例如:我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