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思考r
r
在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已经全面升级提速的背景下,将农村信用社建成现代化的社区银行、零售银行成为众多农村信用社改制的目标和方向,向小微企业提供精准的产品服务成为农村信用社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r
对多数农村信用社而言,小微企业信用评价系统还在探索和建立中,未形成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评价时,过多的还是依赖小微企业财务报表等静态化评价手段,而实际上将财务报表映射到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会大相径庭。这其中既有小微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美化的问题,也有评价手段与实际经营脱节的问题,导致小微企业与农村信用社之间信息不对称,既不利于小微企业及时获得信贷支持,也使农村信用社在贷款授信时顾虑重重,很难通过现有技术对小微企业经营业绩和资产质量进行准确评估。r
在农村信用社小微企业信贷技术没有达到尽如人意,管理水平尚有差距的前提下,将小微企业授信风险尽可能地进行量化,将授信风险置于可控范围之内,针对农村信用社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存在的现实问题,应建立起一整套小微企业授信风险控制机制。r
建立行之有效风险防控体系。在农村信用社小微企业授信业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方面,建立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内外结合、齐抓共管的风险防控环境,构建以基层业务部门(信用社客户经理部)、风险管理部门(职能部室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稽核审计部门(职能部室审计委员会)为主体的风险管理防线是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的关键所在。通过不断健全风险管理流程,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几方面对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针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堵塞风险管理漏洞。r
开展小微企业授信风险评估。农村信用社作为具有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风险始终伴随在经营管理中,对于风险的预防、识别、管理和控制并不陌生。控制好小微企业授信风险的关键便在于对风险的识别,风险分析是对已识别的特定风险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确定其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或机会价值,通过排查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进行风险分析,确定风险对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巴塞尔协议即主要运用统计学方式对风险进行量化,通过计提风险拨备方式解决风险不确定性对银行利润的负面影响,实现对银行资本的校正,但总体偏重风险计量和风险管理,如能加强内部控制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会有助于风险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