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指标研究课题批准号:BIAO10093课题类别:国家一般课题课题拨付经费:4万元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鉴定时间:2009年10月课题负责人:康宁中国教育电视台主要成员:张志君、张振助、赵曙光、顾佳峰、刘亚荣、
宋东霞、傅炜、贺绍禹、祝新宇
1
f研究总报告
一、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
课题研究的理论内容与基本观点(主要反映在中期报告与专著《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创新》中):(一)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必要性。课题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研究背景出发,提出研究问题,讨论了该问题的历史演变和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意义。课题对国内外研究转型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创新的有关文献,包括在改革关键时期引起高等教育资源变化的重大改革政策研究文以及对本课题研究主题以及对持续性的制度创新过程有影响的研究观点进行了分析。这些文献形成了我国转型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线索,搭建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探索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有效性的理论平台。从转型期比较研究理论出发,提出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托为新制度经济学等,同时把制度分析方法、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案例考察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作为本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二)转型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研究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转换与创新过程是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的制度背景下产生并发展的。因此,本研究寻求的理论依据从这一历史背景出发,认为在现有理论体系中遇到了三个解释“断层带”,而一般资源配置理论并不解释资源配置的转换与创新。因此,提供解释转型期这一转换与创新的理论依据乃当务之急。本研究选择了马克思的经典制度学说与新制度经济理论以及人力资本产权假说,作为对转型期资源配置转换与创新现象的一个理论分析依据,并为本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三)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历史演进和制度转型。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资源变化入手,重点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和后25年的资源总量与增量的变化,从中寻觅出建国后两个不同历史阶段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与增量的变化特点与趋势。本部分运用历史事件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在比较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下,重点探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变化与制度转型的关联性,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特点,得出一个重要推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在历史演进中的嬗变,深受制度变迁因素的影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