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江,命名为“箭川江”,不久又改为剑川江,后又被称益州江、爱河。当时,仍设西安平县和武茨县,二县仍属于辽东郡。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统一中国。疆域东北逶迤至朝鲜半岛西北部,鸭绿江右岸皆在其中。
司马炎死后,晋贵族争夺政权,八王混战,立帝弑君。皇位更迭犹如走马灯,时间长达16年。史称“八王之乱”。这时,中原王朝无暇无力顾东北。结果,前燕慕容率先发兵占据丹东地区。接着,后赵石虎于晋成帝咸康七年(341年)遣将率舟自海道破安平,前燕、后赵遂占据今辽宁的一部分。349年,石虎死,后赵亡,高句丽便与鲜卑慕容氏争雄。高句丽极力扩展势力,开疆拓土,但西扩受鲜卑慕容氏阻挡,并两次被慕容氏烧宫毁都,便于335年挥师南下,初陷辽东等郡,404年再掠辽东等郡。从此,丹东地区被高句丽占据长达265年之久。
高句丽在建置制度上,多称为“城”,如西安平县改为泊城,并在凤凰山、浪头分别设置乌骨城、大行城,并置乌骨州以辖之。其中乌骨城位于今凤城市边门镇旭光村古城里,北西南与凤凰山主峰相连,东与一面山接壤,周长15公里余,屯兵可达10万余。至今,遗址犹存。
公元427年,高句丽迁都于平壤。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庙号文帝),建隋朝。九年灭陈,统一中国。之后,于大业八年(612年)举兵伐高丽(即高句丽,从公元6世纪北魏正始年起称高丽,此后中国史书多用之。或称句丽、句骊,亦写作高夷、蒿离。朝鲜史书通称高句丽)。隋兵分道并进,皆会于鸭绿江上,结果失败而归。隋炀帝弑父登基后,三次发兵高丽,均以失败结束。
唐初,以高丽为藩属国,封以王号。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见高丽东郡大人泉盖苏文(姓泉,号盖金)弑其王建武,立高藏为王,继而联合百济进攻新罗,谕起罢兵又不听。因此,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诏营州都督张俭攻打高丽,却无功而返。于是,太宗决意亲征。御驾天讨,兵分陆水两路并进,先后攻克辽东10城,收复了一部分失地,置州设官,派兵驻守。后因天寒粮尽而班师。太宗亲征中,曾遣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统水路师,率16总管,由东莱渡海伐高丽。张亮分遣总管丘孝忠等“曜兵于鸭绿江”,逆乌骨江(古称大虫江,即今爱河)而上,猛攻乌骨城,未克。青丘道行军大总管薛万彻率军入鸭绿江口至百余里,于泊城大败高丽兵。接着,又与由高文率领的乌骨安地诸城来援的高丽兵激战,杀出了威风。进军至安市(今海城东南辽阳与盖州之间的营城子旧地,唐中叶废),唐将契何力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