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丹东市城市规划历史与展望》学术报告
1城市形态的概念及内涵城市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合而成的复杂有机体。它包括了空间组合的具体的物态环境和反映各要相互关系的抽象的结构模式。城市形态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外部形状和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形态的演变是城市空间扩展和结构组等有形的物态表现,而就其实质内涵而言,它是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交织作用的物化,是技术能力与功能要求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城市用地形态还未成为一个大家公认的学术领域。有关城市用地形态的探讨散见于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空间结构等相关研究领域的论述中。鉴于城市用地问题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性【1】,由于不同的城市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对应不同的城市形态。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掌握城市用地时空演变规律,对于优化城市空间,推动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所指的城市用地形态主要由下列几个方面的因素构成①城市的用地规模,主要是建成区的面积;②城市的用地形状,如带状;③城市的功能分区,主要是指各区域的功能划分及相互之间的关系;④城市的人口总量及分布【2】。由于丹东的城市具有沿江、沿海、沿边、沿线(大陆桥)的“四沿”的特征,但是用地沿鸭绿江下游狭长地带布局: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结构,而且这种布局对将来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还需要进行分析研究。2设置初期的用地形态特征丹东地处中国东北的东南边陲,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历史悠久。在据今3818亿年以前,就有了丹东地域的原始古陆。1982年8月,在东港市前阳镇山村子村一个洞穴里,发现了古人类头骨、颌骨、牙齿和股骨化石,经鉴定,距今已有18000多年的历史。这说明,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1987年考古认定的东港市马家店三家子村的原始村落遗址的大量文物,证明距今6000至7000年前,这里的先人已迈入新石器时代。1975年在宽甸天桥沟附近双山子黎明村出土的青铜剑、铜矛和铜镜,告诉人们,此地原始氏族社会的车轮已于3500至4000年前驰进青铜器时代。自上古(伏羲时)至汉魏,约3000年,丹东乃至全东北,是汉人开发时期。在考古中出土的大量历史文物,雄辩地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和青铜器时期,中原汉人便来这里开拓了。除汉族外,虞夏时东北不咸山(今长白山)处已有肃慎(息慎)族活动了。之后,在东北见于史籍的还有扶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