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析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项波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第10期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地理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地理问题值得探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地理教学渗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旨在建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形成学生的个性化品质的学习方式。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它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使学生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一、在案例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案例,如: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东南亚水稻种植业等,说明地理案例教学已经成为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模式。地理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提出各种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做出自己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有意义有价值的结论。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环节大致相同,对比如下:设置背景资料获取分组讨论分析评价总结收获,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布置任务阅读案例教学引导回答问题总结收获,是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过程。这为在案例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同样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因此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案例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完全可以相互融合在一起。例如:在《京九铁路的区位选择》的案例教学中,可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教学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