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上大书一个
“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教师: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
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
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
恢复、发展的情况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与台湾有往来?学生答后指出: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
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通过对三国的介绍,我们知道在三国鼎立时期相对稳定的形势下,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
f展。所以,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课堂小结】本课中官渡之战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魏、蜀、吴三国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后来全国的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板书设计】
f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预习知识梳理习题)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预习提纲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战役名称
时间
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200年
袁绍曹操
曹操胜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1概况:
208年曹操孙刘联军
曹操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2官渡之战曹胜袁败的原因:
袁绍:骄傲轻敌;拒绝正确意见。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重用人才;进行屯田,增强经济实力;战术得当,
火烧乌巢屯粮处。
3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统一时机不成熟。
曹操:骄傲轻敌;曹军水土不服,不习水战;军心涣散;东风南起。
孙刘联军:联合抗曹,诸周协力,战术正确。
二.三国鼎立
1概况
国家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经济与生产
魏
曹丕
220年
洛阳
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蜀
刘备
221年
成都
丝织(蜀锦)业兴旺
吴
孙权
222年
建业
造船业发达
2三国鼎立:开始于220年,最终形成是222年。
3230年,吴国
派将军卫温到达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是台湾与内
地联系的最早记录,也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梳理一、官渡之战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