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流程滋镇高级小学王新杰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也同样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基本理念。”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实际执行中是什么样呢?笔者曾多次坐在学生身边,从头至尾观察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表面热热闹闹,其实很多学生是不知目的所在,学生的“动”实际上是乱动,造成散漫的合作,做一些不痛不痒的事,说一些课本上有的或比较肤浅的话。所有活动只为配合老师完成任务。结果是许多学生并没有多少收获,事倍功半,致使部分一线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了质疑:小组合作学习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关键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得讲究一定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步骤。一、教学策略1合理的分组,使小组间相互促进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特征、才能倾向、特长爱好、守纪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进行混合编组,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各具特色,使学生能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地取长补短,丰富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通常46人为一组,由1人任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各组之间为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而形成竞争。这种竞争能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精神,提高凝聚力。组员为了小组的荣誉各尽其责,互帮互助。竞争性也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手段事实证明,这样的安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合作中每个学生都觉得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都觉得自己是学习的小主人。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中的良好习惯。
f一是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组学习要取得实效,不致成为“水上浮萍”,学
生的独立思考是基础。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我发现有的学生比较活泼、积极,也有一些学生或是因为性格内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