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复苏具有一些脆弱性、不确定性、反复性,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换届效应带来的冲击是强烈的。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新复苏”虽然不会像传统复苏那么强劲,但是同时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不会和世界经济复苏一样在低迷中慢性。4、“新结构”的内涵。这一轮看到复苏的动力源并不来源于出口和房地产反弹,而是来源于消费和基础投资,不来源大规模刺激政策,而来源于宏观经济微调,我们看到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区域结构、贸易结构、融资结构都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具有趋势性特征,而不是以往简单的周期性特征。四重结构性调整的内生力量使中国结构调整步入到市场主导的结构调整期。这是很重要的,以往我们是政府主导型被迫调整、没有市场基础的调整,现在我们发现有市场基础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引发下全球不平衡调整和发达国家财政赤字的调整引发的外需引导型的大结构调整;相对价格引导型的结构调整;以消费加速牵引的需求拉动型的结构性调整;在监管套利和金融创新的作用下,全社会融资结构发生巨变,标志性事件利率市场化被迫全面展开。我们会看到无论复苏还是结构特性发生的变化。
f5、超越“新常态”的内涵和逻辑。有两个大现象,一个GDP增速连续两季度跌破8,但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失业;还有经济增速连续回落,且跌破75,但没有出现通货紧缩。很多人就强调目前的回落是趋势性的回落而不是周期性的回落,得出的结论我们这一轮调整是L型,未来78就是一种常态,所以这里边很多学者提出一个论断,叫中国步入新常态时期,低增长、低贸易、大幅度结构调整、高物价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常态。我们是旗帜鲜明反对这个观点。我们认为目前周期性调整依然是不对称的W型,也就是我们09年底提出这个观点,我们认为新常态论犯几个错误:(1)不能过分强调“结构性趋势力量”而忽视“周期性力量”,目前是经济危机期间不谈周期而只谈结构。(2)不能过分迷信各种潜在增速方法测算的结果,很多人认为模型测出来就是5,或者就是7,大家学过潜在增长测算方法都知道,本质上都不具备预测功能。(3)中国收入消费台阶效应的加速,中国新型城市化的加速、中国比较优势在产业和区域的转换、中国工业化在梯度转移中的加速等,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随着换届效应的持续发酵、房地产困局的破
f戒等超越新常态,步入次高速增长期。我们认为到底什么常态需要不断的试探,同时按照目前的判断89依然是相对科学一点的。2013年将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