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
12日23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20172018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报告预测,2018年全年GDP增速约67,CP报告称,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在一些总量指标上呈现向好的态势,工业企业利润回升,进出口增速双双回暖并支持制造业投资,就业形势出现明显好转,价格基本平稳,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双稳定,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无碍。然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增速依然下滑。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严峻。在实体经济领域,一方面,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挤压了家庭消费,也影响到消费升级并拖累经济增长,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增长;另一方面,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第三产业中投资的不平衡也导致了新兴消费的不充分。同时,金融系统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使国有僵尸企业受益更多,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充分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我国银行体系整体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在减弱,部分银行的风险溢出率在上升。在债务方面,虽然地方政府债务率和企业债务率得到一定控制,但是家庭债务率仍在继续攀升,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并未得到有效改善。报告建议,进入2018年,在持续关注我国债务问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之下,应继续通过有序改革和治理来纠正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错配问题,引领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全面平衡充分发展的道路。基于课题组认为,相对支出政策,税收政策的效果相对更加显著,滞后期也更短。报告据此提出短期内可望有效的几个政策选项:一是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并有序推进房地产税制度,解决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改善正在恶化的财富分配不均问题,释放消费活力;二是加大
f企业税费减免力度,应对外部压力,增加国际竞争力,特别要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优化税收结构,对冲人口、土地成本刚性上涨对企业的负面冲击,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难题。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负责人田国强表示,周期性和外部性因素不是导致最关键的因素,中国作为转型经济体,面临着发展驱动和现代经济体系双转型滞后问题,其背后是治理结构的失衡,这些才是导致实际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经济增长更为关键的制度根源。因此,报告建议,新时期的深层次制度改革应关注三大重点目标任务:一是形成具有包容性的现代化经济体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