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6中国医药市场全景分析
在开始说2015年中国医药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的之前,让我们先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为什么进口药增长同比增长低于国产药?
2中药的增长幅度跌到了2,低于平均水平,是不是辅助用药的问题,还是由于三甲医院只允许中药三百个品种以下?
3辅助用药应该怎么看?例如胸腺五肽在肿瘤医院可用,在其他医院不可用。
4分级诊疗、两票制到底怎么做,有企业有什么影响?
5县级医院的发展,县级医院全部纳入医改试点,有哪些相应的措施可以进行?
6二保合一到底谁管,卫计委的还是人社部管,卫计委的方针是县乡捆绑销售,作为重点市场的县级市场要怎么做?
7医保自付标准有可能下半年出台,随之而来的机遇和问题在哪里?
8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可能进入医保目录,挑战在哪里?
所有数据解读来源:中国医院药品统计报告(IMSCHPA100床位)
中国医院医药市场纵览
IMSHealth分析,2015年中国医药市场达到11000多亿人民币,结构上依然以处方药为主。医院作为处方药的主要销售渠道,占总销售的77,零售药店和第三终端渠道占比分别为10和13。医药销售各渠道的增速在2015年均有所放缓,其中医院渠道的增速从2014年的12降至2015年的5,这一数字已低于零售药店(8)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
受医院医保控费的加强、卫生部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加强推进、药占比控制、集中招标采购等核心政策的影响,大医院作为医药主要销售渠道,同比增速持续走低,已从第一季度的71降至第四季度的34。
2015年,中国大医院医药市场销售额达到6453亿元,同比增长50。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的增速均大幅放缓。销售量仍然是市场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中成药对于本土企业的市场增长仍起到不少拉动作用,但由于其销售量的萎缩,
f使得其对增长的拉动相对减弱;由于医保控费的政策影响,价格对市场增长的负面影响加大。
f详解医院市场
从中国医院药品市场的分类看,2015年处方药的增长率为51,而非处方药(OTC)的增长率仅为12;西药的增长率为55,而中成药的增长率仅为25。
由于合理化用药的逐步规范,中成药、抗生素、肿瘤及大输液类产品的增长大幅放缓;而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领域产品的增长相对强劲。中成药的主要治疗领域,特别是抗感染和肿瘤辅助治疗产品的市场增长放缓明显。
1、跨国企业Vs本土企业
排名前二十的厂家中,本土企业占据了12家。辉瑞、扬子江和阿斯利康保持处于前三甲的位置。排名前二十的企业增长达到71,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