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31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32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蓄水试验。33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楼板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振捣密实。楼板四周应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止水台,高度不小于200mm,且应与楼板同时浇筑。34防水层应沿墙四周上返,高出地面不小于300mm。管道根部、转角处、墙根部位应做防水附加层。
35对于沿地面敷设的给水、采暖管道,在进入有水房间处,应沿有水房间隔墙外侧抬高至防水层上反高度以上后,再穿过隔墙进入卫生间,避免破
f坏防水层。36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地漏四周用密封材料封堵严密。门口处地面标高应低于相邻无防水要求房间的地面不小于20mm。
37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内穿过楼板的管道根部应设置阻水台,且阻水台不应直接做在地面面层上。阻水台高度应提前预留,保证高出成品地面20mm。有套管的,必须保证套管高度满足上口高出成品地面20mm。
38防水层上施工找平层或面层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破坏防水层。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应做二次蓄水试验,即防水隔离层施工完成时一次,工程竣工验收时一次,蓄水时间不少于24h,蓄水高度不少于2030mm
4、墙体开裂、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41主要表现形式:现浇混凝土墙体、外墙角部位、沿预埋线管处、框架
结构填充墙、抹灰层饰面、保温墙面等开裂;外围护砌体、高层建筑的外墙、门窗洞口处开裂且渗漏;厕浴间墙体渗漏。
42产生原因分析:(1)设计选材不当、忽视建筑的细部例如窗台坡度设计、滴水槽、外墙装饰、穿墙管以及门窗与墙体之间的接缝部位等设计,或设计时未明确施工要求和相应说明。在设计外墙面砖时,没有设计分格缝,使得面砖因温差原因而脱落。为追求外墙的立面效果,把外墙面砖设计成了细缝拼接,密封材料无法很好地嵌入,导致渗漏。(2)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3)超长建筑物因温度效应作用和墙体材料收缩引起墙体开裂。(4)外围护砌体端部无约束、未按规范要求设构造柱且未采取其它可靠拉接措施;墙上脚手眼、穿墙洞未及时按要求处理;抹灰层与基层粘结不牢固导致脱层、空鼓、开裂;不同基体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