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掌握基本原则。
教你正确的认识气功的“出偏”
发表日期:2009年6月3日【编辑录入:武术世界】
气功,如果修习得法,能正确掌握,是完全可以起到强身祛病、延年益寿的作用的。但许多人明知道气功有这个效果,却担心有所谓的偏差,从而在思想上顾虑重重,不敢练,即使练了,也心惊胆颤。其实练功出偏的人是极其微少的。有的所谓“偏差”,实际上并不算是偏差,或者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是完全可以避免和纠正的。所谓的出偏,有的是因为心理因素导致的,并且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不良的心理是造成气功偏差的重要因素。生理决定心理,心理反作用于生理,凡是有颓废沮丧情绪、忧伤、窘迫、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城府深重、心浮气躁等消极心理的人,就很容易出偏,所以练功,心里因素很重要,而心理因素的修炼属于道家性功的一部分,如磨练心性,炼
f己等,只有心理健康了,才会在练功上突飞猛进,从而避免出偏。还有的出偏,是因为练功方法不当引起的。练功方法不当的因素分为:一、“修炼者没掌握住正确的方法”即“练功方法错误”,如没得师承,未得真传,盲修瞎练,或得了真传,悟性不高,把握不住功法的要点等等。二、功法自身就错误,或误入旁门,比如学的功法是现代人创编的,或托古代某些名人的名头而冠名,如根据老子的道德经而悟出的功法,根据黄帝内经而编的功法等等,其实就是非真传的假功法,没有师承,而自己的实践经验又不足,自然会出偏。再有的出偏的原因是因为环境因素引起的。如噪音、惊吓、恶劣天气、日月晦朔等等。还有,就是不懂得顺其自然,法效阴阳所致。当气功练到一定阶段,有时会出现身体摇动,一般称为“外动”或“自发动”。有些人认为这是练气功有效的象征,因此不是顺其自然,而企图使动象更加明显,更加剧烈,甚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从而造成严重的偏差。其实,气功的锻炼,是遵循阴阳之理的,气功,特别是一些道家类的高级功夫,都是以静坐为主,也就是静功,而从阴极阳生,阳极阴生的原理来说,在久坐之后,必然会出现阴转阳,由静中产生动,而这动,就是阳的表现,静极而动,阴极生阳的结果,很正常,而动又分内动和外动。内动是指内气动,这时需要按照老师的指导做适当的引导和火候操作,不然会出现崩炉。外动是指肢体动,这时需要顺其自然,略微控制,不可顺着或企图使动的更明显,美其名曰“自发动”,是很危险的。关于走火入魔。古人修炼,都有一系列的要求,比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