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行业细分领域分析
第一节eSMI卡时代
一、发展现状(一)eSIM卡介绍
SIM卡向着微型化发展,但始终需与运营商绑定。SIM(SubscriberIde
tityModule),又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主要用作存储用户身份信息、鉴权密钥。用户将物理的SIM卡插入手机设备,与单一运营商网络进行绑定后,方能实现通信网络的接入。用户如需更换运营商,必须从新运营商获取新的SIM卡重新插入。
eSIM是SIM卡发展的革命性突破。为解决M2M终端联网问题,GSMA制定eSIM规范,其核心思想在于SIM卡与运营商数据的分离。与传统的SIM卡相比,eSIM具有以下优点:1)体积小:eSIM卡,即嵌入式SIM卡,是一颗SON8的封装IC,可直接嵌入到移动设备上而无需卡槽,与传统的SIM卡相比可节省90空间。2)更灵活:eSIM卡基于远程编程方式实现配,因此用户可以灵活切换运营商,做到“换号不换卡”。3)更稳定:不受环境和电机特性和温度的影响。4)成本低:中国移动数据显示,每张eSIM可节约4元左右的成本。
(二)SIM的简要发展历程。
SIM卡在短短的二十五年间进行了多次的更新迭代,物理尺寸快速减小。第一代FullSizeSIM卡:最早的全尺寸SIM(FullSizeSIM)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卡,用于较大型的通讯设备。第二代Mi
iSIM卡:随着手机的小型化,SIM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被裁剪为25×15mm的插入式,这种尺寸被称为Mi
iSIM卡。第三代MicroSIM卡:2003年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再从Mi
iSIM卡发展出缩小为15×12mm的MicroSIM卡,并首先在苹果公司推出的iPad和iPho
e4中使用。第四代Na
oSIM卡:2011年苹果提出Na
oSIM卡标准(123×88mm),经过一番竞争在2012年被欧盟采纳为第四代标准,并在iPho
e5上首次应用。从功能角度看,进入3G时代后,运营商推出了升级版的USIM卡来替代SIM卡,USIM卡增加了对网络的认证,并升级卡的安全性
f数据来源:工信部
图1SIM卡的发展历程
二、eSIM卡特点用户签约管理平台是eSIM时代“卡”、“号”连接的核心。在eSIM卡的远程配管理模式下,用户签约管理(SM)成为整个流程中终端和服务连接的核心,并将直接影响eSIM的远程激活与运营商切换等功能。用户签约管理平台负责从运营商的系统内获取用户信息以及产品使用数据,并与eSIM卡建立起安全通信通道,最终完成对eSIM的数据更新。因而,掌握SM平台将在eSIM业务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卡”的地位进一步被削弱。将SIM视为运营商防止用户流失的手段已经是过时的观点。以“卡”为基础的用户维系手段只是单纯的物理防御,希望凭借用户换卡的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