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找最小公倍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方法、说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学习本课之前,教材已经安排了认识因数和倍数,知道2、3、5倍数的特征,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些内容与本节课紧密相联,是学习本课的铺垫和基础。同时,找最小公倍因数又是通分的基础,而通分又是异分母分数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找最小公倍数在学习分数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本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遵循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我们不难发现本节课教材中的优势资源,可以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讨论、归纳等学习活动和“找最小公倍数”抽象概括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一项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五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因数和倍数,知道2、3、5倍数的特征,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等内容;积累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数学学习一个重要特点是:探索发现和抽象概括的过程中需要具体的、形象的数学例证作支撑;同时他们在进行数学概括时往往不够完整,在数学表达上往往不够严谨,这些都需要精心的引导。学情分析,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教法、学法的一项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会用集合图表示。掌握求1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f教材处理:教材先安排了让学生在数表中圈出4和6的倍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找最小公倍数的过程。通过“圈”的活动,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