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要结婚了,苏菲理所当然地认为被求婚的对象是自己,谁知道朱利安要娶的是别人,他邀请苏菲做他的伴娘。然后他笑了,拿走了铁盒子,因为他伤害了她。
f婚礼宣誓的时候,苏菲踢出了铁盒子,挑衅地问道“你敢悔婚吗?”婚礼被苏菲搅得一塌糊涂,气急败坏的朱利安和她赌”你敢不离开车轨吗?“当火车临近的时候,苏菲跳了出来,随之而来的也是哀莫大于心死。她约定两人再次分开十年。”
这样的剧情设计,这样的不可思议,把我们对于爱情对于婚姻的传统认知,击碎的一败涂地。像这种有悖于常理,颠覆传统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与后现代主义所宣扬的反题材,用于颠覆旧有的思想观念不谋而合。
三、作为仿像的女神不得不说的是电影的画面设计,具有很浓厚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当他们小时候经历着孩童闹剧的时候,电影把他们打扮成亚当和夏娃,而老师是魔鬼撒旦,他们置身于伊甸园,穿着用树叶做成的衣服。这些类似于剪贴画的任意拼接所搭配起来的场景,以及对于圣经故事的修改重造,和后现代主义的戏仿有许多类似之处。戏仿,又叫做“戏拟”、“滑稽模仿”。戏仿就是戏谑那样的仿造,就是对经典名著从题材、内容、形式上进行夸张变形,进行嘲弄的模仿,从而达到对传统价值的嘲弄批判和否定。它属于二次创作的一种,戏仿的对象通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事物或现象,在接受史上已经拥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有着不可动摇的神圣特征,因为经典很容易使人在阅读仿文的时候,唤起对源文的回忆,只有在与源文的强烈对比中才能凸显仿文的滑稽与可笑,并在打破
f传统的审美感知的套路中,产生独特的审美意识。电影中对于夏娃和亚当因偷食禁果而被赶出伊甸园的桥段,进
行夸张地改造,当“撒旦老师”批评他们,甚至是诅咒他们成人生活的时候,“亚当”还在吃着那颗诱人的“苹果”(禁果),而“夏娃”一脸的无所谓,仿佛不认为自己有罪一样。这种具有强烈的怀疑精神和反文化属性,并对传统理论采取了绝对摈弃的态度,正是二战后产生的思潮,它同解构主义相互关联,都坚决地对传统价值观进行消解,其影响遍及文艺、哲学、心理学、宗教、法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成为一股风靡世界的文化思潮。
四、怪异另类,生生世世又一个十年过去了,两人在这十年里彼此都没有见面。朱利安和苏菲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各自的爱人和生活。但是没有了苏菲的生活,朱利安的日子变得索然无味。就在约定好的十年之期到来之际,朱利安收到了苏菲寄来的精致铁盒。他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