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误区,走向成熟,走向长寿,走向辉煌而努力!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在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产业资本迅速向国内转移的历史背景下,民营企业必须找准新的历史方位,迅速进行社会责任、企业家理性文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治理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产业竞争制高点上拓宽新的视野。自1980年以来,中国私营经济产值以每年71的速度增长,民营企业的就业人数每年以41的速度增长。然而,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似乎并不理想,其中一个最显著特点是寿命短。一般民营企业真正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就在2-4年,之后要么倒闭、要么长期停滞徘徊。比如,合俊集团倒闭、糖业巨头跳楼、江龙控股破产、华联三鑫重组等等一系列事件。一个又一个辉煌地崛起,然后又一个个悲壮地倒下。中国民营企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规律可用一句话来形容:寿命短、长不大。业的发展规律可用一句话来形容:寿命短、长不大。中国改革开放30年,民营企业发展成规模型企业也不过二十多年,整个中国民营经济尚未形成稳定成熟的运作模式,一切都还在探索之中。外企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于民营企业还显得那么的陌生。西方企业家经过了长达几百年的市场经济磨练,早已稳定成熟,而中国民企只不过走过了20多年的道路。“民营企业的全球化修炼”,意味着民营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将经历痛苦转型的整合治理。民营企业如何尽快完成这一治理整合和提升?民企治理咨询专家结合中国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业态发展轨迹,和温州、苏南两大民企运营模式探索,以及近百家企业诊断咨询案例的分析,成就了一本实实在在的关于民营企业研究及治理的书。
f曾水良
20081215
目中国民企民企十大病症第一部分中国民企十大病症一、先天素养不高二、产业结构低下产业结构低下三、滞后的小农经济模式四、缺乏理性思维缺乏理性思维五、创业动机狭隘六、家族家长制管理七、人力资源博弈八、空洞的企业文化九、企业战略目标缺失十、忽视现金流

中国民企十大病症的治理第二部分中国民企十大病症的治理民企一、后天素养转型二、产业结构转型三、组织管理模式转型组织管理模式转型四、理性思维的转型五、社会责任转型社会责任转型六、产权结构转型产权结构转型七、人才机制转型八、企业文化转型九、经营战略转型经营战略转型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