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院结合学生情况对教学模式做了全新改革,对教学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对课程结构要按照行业当中岗位的要求进行设置,做到以通过掌握职业技能为起点,使学生熟悉行业,熟悉岗位,成为初步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
三、工匠精神的必然性
(1)国家层面的要求。新时期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为配合一带一路的实施,做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鼓励机制。技术的创新取决于从业者的素质。当一个从业者能够钻到从事的专业中的时候就会对本岗位的流程,使用的工具等各方面有一个了然于胸的熟悉,这样的熟悉会激励出对工作的热爱。只有这样的熟悉存在了才有可能对自己的岗位中的某一点,或者所运用的工具等方面从事创新改进。我们回顾一下,哪一位对行业做出影响的创新者,改革家,对技术或者工具做出改进的有贡献的人,不都是热爱本行业并且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吗。
(2)行业方面的需求。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人。但是汽车企业的发展与一般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不同。他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如果没有专业技能是无法从事这个行业的。现行的职业教育只是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没有从精神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没有培养出从业者对行业的热爱。很多企业在和院校合作,搞了很多的校企合作的订单班,但是企业并没有感觉到订单班的学生具有与普通班的学生在专业热情上有怎样的区别。反倒是很多学生会换到其他行业中去,或者在本行业中只是简单的循规蹈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过日子。即便是企业进行了培训也只是感觉到在技能上的变化,在精神上没有起色。
(3)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渴望。学生不是不想学习,只是现行的教学手段没有适合学生,学生希望可以学到的没有学到而已。每个学生都梦想自己能够成为独当一面人才,但是现在的教育方式在抹杀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变得速成,根本就没有弄清楚是为什么,也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学习。这样下来学生慢慢的就厌学了,更谈不是工匠精神的培养。
(4)教师对教学的转变。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应当具有双重身份。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讲授的同时也教授专业技能和生产操作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动手能力,做到既是教师又是师傅;这也是学徒制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言传身教。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才会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在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在现代社会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向社会输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