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作者:吉祥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12期
职业教育的根本是专业的知识教授,技能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是教学的中心之一。近些年开展的工匠精神培养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解决人才培养的手段之一。工匠精神确立了面向岗位、贴近现实需求的教学理念,变动了课程设计,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对教师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改革要视学生的情况而定,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使之融入到专业的环境中,这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学习专业知识,热爱行业,掌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一般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即既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还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其内涵包括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
二、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填鸭式教学法的影响,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总是以课堂模式为主。写板书,讲课本为主,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脱离了企业岗位的需求,造成了教育方面的巨大浪费。毕业生入职后需要从新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企业还要针对岗位进行培训花费大量的时间。另外,正是这一点造成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所讲授知识的反感,认为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生产,企业的需求都不一样,毕业之后去企业当中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校园里面的学习松懈,只重视最后一年的实习,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更可怕的是有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讨厌课堂甚至是讨厌专业。
当一个人无法在所从事的行业中寻求到满足感,成功感的喜悦时,他将被这个行业所淘汰。特别是近年来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发现一些年轻职工的素质很不理想,只知道操作,至于为什么就一问三不知。这样的工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发展,要提高,要创新就很困难。国家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技工的水平不能够提高就会拖累国家的战略发展。职业教育要持之以恒的提高人才培养的标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优秀的技工,让从业者能够干一行爱一行,能够深入到专业中进行钻研。想达成这样的目标就必须推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学生是学徒制的主体,不是全部,这中间还包括教师,学校,社会等等的参与。能者为师,学者为徒,才是现代学徒制的全面体现。
f龙源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