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者“偷换论
题”的错误。(转移论点:指在思维过程中不自觉地用另一个论点代替了原来的论点。偷换论题:指故意将一个论题转换为另一个论题。)
第三节矛盾律1、矛盾律的表述A≠AA不是非A(A∧A)
思维确定性最重要的标志;思维需要这样一个规则来保证思维的逻辑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反证法和归谬法)2、用归谬法证明物理定律(Eg:伽利略的实验可以用推理来说明这个结论)
假定我们要证明命题p”重快轻慢”为假(不成立),现在假定p”重快轻慢”为真(成立)。在假定基础上的推理现在问:把一重一轻的东西放在一起下落,它是快还是慢?矛盾律的要点:自相矛盾(p20,例子)
第四节排中律1、排中律的表述
A或者非A;A∨A;2、二值思维的基本要求;逻辑论证需要这样一个规则来保证推导的有效进行。矛盾律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之间,没有第三种取值可能性。(反证法和归谬法)3、排中律的要点
在一般的语言表述中很少违反排中律。因为我们的日常语言很少仅是正反两方面,只有逻辑和数学是把很多符号归为两方面。
模棱两可的规定不严格。但传统逻辑一直这么做,就延续下来了。
三个规律之间的关系一、用现代逻辑的符号表示这些规律,它们都属于有效公式:
A→A≡(A∧A)≡A∨A二、同一律是就一个语言对象而言的,语言对象在一个时间区间之中;矛盾律是就两个语言对象而言的,几乎是同时的;排中律则是就三个语言对象而言的,也几乎是同时的。
f第三章命题逻辑第一节命题逻辑概述一、命题(一)命题是什么?1、命题就是通过语句对对象情况有所反映的思维形式。描述或者评价我们所经历,所想象,所关心的一切对象的一般方式有两种:一是要给对象一个名字,这个结果称之为:;一是把对象和任意一个其他对象联系起来,形成我们的描述或者评价,这个结果称之为:。2、命题的逻辑特征语言学家关心的语句和逻辑学家关心的命题。语言形式和思维形式。思维的三种形式:概念,命题和推理。都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这对应于语言的语词,语句和句组或者句段。逻辑学对命题的基本假定:任何命题都是有真假值的思维形式,二值假定,二值原则。(二)命题与语句第一,任何命题都要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句都表达命题。第二,同一个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第三,同一个语句,有时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歧义)(三)命题的分类简单命题与复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