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这一措施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B.企业职工可以自由择业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解析: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材料中的措施就是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C项正确;A项没有实现;B项与材料无关;D项关系没有得到根本调整,只是一定程度上放松管理。答案:C7.勃列日涅夫曾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己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这表明其改革仍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根据材料中当时苏联经济结构构成情况对比,即可选出。A、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B8.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
f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苏联经济改革内容的比较分析能力。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的原则和框架,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A、C两项错误;B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相对赫鲁晓夫改革是一种进步。答案:D9.2014保定高一模拟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说:“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主要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解析:抓住关键信息“改革……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即纠正指令性计划的手段,借助市场调节手段。答案:B10.二战以后,面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实行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源是A.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B.没有把握本国国情,改革指导思想出现偏差C.领导人的个人专断作风D.对农业重视不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能否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A、C、D三项都是影响因素,但不是根源,故排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学者指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