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网络舆情概论》教学大纲
说明:
【课程性质】《网络舆情概论》是文化学院传播学、广告学的专业选修课,是体现该专业培养目标中对学生要求掌握网络舆情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讲练结合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网络舆情在网络环境治理与引导中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掌握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与规律,掌握舆情研判与引导的最基本的业务技能。适应择业、就业的要求。【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衔接关系】本课程是在本专业已上过的《传播学导论》、《舆论学》、《新媒体概论》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相关知识略讲或不讲,重点讲学生未接触过的知识及训练作为一名网络舆情研判和引导应当掌握的业务技能。【教学内容及教学主要方式】教学内容主要为两部分:一是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二是网络舆情监测软件使用的基本业务技能。教学方式主要为讲练结合。【教学时间】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学习16周,32学时;复习一周,。【考试要求及主要内容】按学院要求,本课为考查课(结课论文);主要内容为二部分:一是运用所学知识撰写结课论文,占70%;二是平时成绩(出勤情况及课堂互动),占30%。【主要参考书目】1《舆论学》,李普曼,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乌合之众》,勒庞,三联出版社,2000年版。3《说什么,怎么说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蒲红果,新华出版社,2013年版
f目

说明第一章导言
一、网络舆情概念二、网络舆情的特征与类型三、网络舆情研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章网络舆情的发生机制一、网络舆情与社情民意二、网络舆情与社会心理三、网络舆情与谣言四、网络舆情与意见领袖第三章网络舆情的传播渠道一、网络舆情传播源(一)传统媒体(二)网络媒体(三)个体网民二、网络舆情的传播载体(一)新闻资讯门户网站(二)互动社交平台(三)移动社交应用三、网络舆情传播渠道第四章网络舆情的传播效果一、网络舆情的正面效果(一)网络舆情正向传播效果表现(二)网络舆情产生正向传播效果的原因二、网络舆情的负面效果(一)网络舆情负向传播效果的表现(二)网络舆情负向传播效果的原因(三)网络舆情负面效果在传播时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三、舆情传播效果的反转(一)网络舆情效果反转的典型案例乌坎事件(二)网络舆情效果反转的原因(三)网络舆情效果多次反转现象的应对措施第五章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一、网络舆情监测数据采集(一)数据采集基本技术(二)数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