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初探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成为众多教师致力于探索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一、创设英语学习氛围,拓宽英语学习途径新课程的英语教材在总体设计上有许多突破,强调多渠道学英语,特别强调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十分重视英语的交际功能等。这些都很好的反映了学习英语的重点,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口语训练时间和材料。为此,听力训练可配置一定的情景,并在教学中主要介绍文化背景。这样,在听时思想就不会转不过弯了。听的训练包括听音会意和听音辨音两项。前者说的是:听到别人说英语,自己能听懂后者说的是:听到别人说英语,自己能觉察出他在语音、语调上的特点,会听也就会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口语录音带和听力录音带,以教材为本,辅之以课外拓展和补充。坚持经常听、反复听,进而达到听音会意和听音辨音的目的。学生接受系统的听力训练,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听力一样,说的能力同属于口语能力。在现代生活里,人们对口语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作为教学手段,口语训练又是培养阅
f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对话、游戏及认真唱好英语歌曲。朗读、背诵也是农村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法宝,每学期要有计划的布置背诵的内容和朗读的材料,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感悟英语。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学习成果影响最大,同时也最深远。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必备条件。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些学生往往没有预习,在课堂上被动地跟着老师转,一堂课下来似懂非懂,作业只能应付了事,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只好望题兴叹,课前预习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把课前预习纳入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通过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可以使学生明白自己是英语学习的主体,又可以获得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同时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