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精品文档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上海国立音乐院:笔记上:建立于1927年,蔡元培任校长,萧友梅
任教务主任。1929年夏,该院改制为国立音乐专科学院,萧友梅任校长。该
院主要教师:萧友梅(理论组曲)、朱英(琵琶)、王瑞娴(钢琴)、李恩科(视唱练耳)、吴伯超(二胡),外教查哈洛夫,阿克萨柯夫等,出版学术性刊物《乐
艺》、《音乐杂志》。
1927年10月,萧友梅向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大
学院(相当于教育部)院长的蔡元培,提出在上海创设音乐院的计划,得到蔡元
培的支持,聘萧友梅为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和音乐院筹备员,于1927年11
月27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
初由蔡元培兼任校长,萧友梅为教务主任主持一切,后由其代理院长,翌年12
月27日正式聘为国立音乐院院长;1929年7月国立音乐院更名为国立专科
学校,简称国立音专。从国立音乐院到“国立音专”,设预科、本科、研究班,并附设师范科与选课,成立了相当于系的理论作曲、有键乐器、乐队乐器、声乐和国乐等组,形成了两科一班五组的较为完备的专业设置。老师:萧友梅、黄自、朱英、青主、吴伯超、周淑安、应尚能、李惟宁和原在广州后到音专的陈洪,
以及以歌词作家参与创作的易韦斋、龙榆生、韦瀚章、廖辅叔等;学生:黄自“四
大弟子”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为代表。
2、国乐改进社(大同乐会):笔记上:1920年郑觐文成立于上海,以
中乐为主①仿制和改革民族乐器;②组织当时最大规模的民族乐队;③改编演奏
国乐曲,柳尧章改编了大型民乐合奏套曲《春江花月夜》。
大同乐
会子成立以来的活动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建树,成为当时国乐改进潮流的重要成果。大同乐会通过招收学员,聘名家施教,并辅之以相关的中西音乐课程,并以与音乐演奏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育了一批国乐人才,一些当时和以后知名
于中国乐坛的民族器乐演奏家,都曾是该会成员和曾在该会受教。从“五四”前
精品文档
f精品文档
后开始的国乐改进活动,对于民族器乐的新创作有积极的影响。3、《牧童短笛》:1934年在首次中国钢琴曲创作比赛中,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赢得头奖,以质朴优美的民歌风旋律,流畅自如的对位化写法,与中国风味曲调相谐的和声,以及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如同笔法简练的写意水墨画般地营造了中国式的诗情意境,被公认为是中国民族风格钢琴曲的奠基之作。4、刘雪庵:①早期抒情乐曲《踏雪寻梅》、《红豆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