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彻底地同落后势力作斗争。固然,“国民性在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表现方式,常常打上自己的阶级烙印,”⑦同一民族在不同的时代也会产生相应的国民性。抚今追昔,我们也确实应该认真地审视自我,严于解剖自己,将自己灵魂深处所蕴含的本质特征与阿Q、赵太爷、华老栓等人进行比较,从而扬长避短,进一步完善自我。
三
人物的活动总存在于特定的社会之中,作家在刻画艺术形象时离不开对人物生存环境的描绘。鲁迅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更是注重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只不过他把典型环境的描写溶化到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中去,没有孤立地专门地去写而已。”⑧因此,从作品中的农民身上,完全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
(一)森严的等级制度。“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农民,他们的言行举止都直接受着统治阶级的役使,在他们的奴性思想中,只知道对有权之士绝对的顺从。封建等级制度是他们永远也冲破不了的牢笼。而处于统治地位的高贵者则可以任意欺压低贱者。鲁镇的绝对权威鲁四老爷,主宰未庄生活的赵太爷、钱太爷,他们的意志就是至高无上的法律,他们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是无声的命令。《阿Q正传》第三章提到的阿Q被赵太爷打时写道:“未庄通例,倘如阿七拉阿八,或者李四打张三,向来不算一件事,一上口碑,则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有了名。至于错在阿Q,那自然是不必说。
7
f所以者何?就因为赵太爷是不会错的。”可见,作品中的赵太爷等人在这里是极具权势的人,他们不但可以在经济上对劳苦大众进行极其贪婪的敲骨吸髓的剥削,而且在政治上也可以任意处置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们不许阿Q姓赵,阿Q就不姓赵;土财主赵七爷在“皇帝坐了龙庭”的消息传来时,立即放下辫子,并耀武扬威地跑到农民当中威胁剪掉辫子的七斤;鲁四爷不让祥林嫂碰神圣的祭器,她就得永远大罪难赦。在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剥削者始终都是心狠手辣,残酷无情的,尽管鲁四老爷看上去并不那么凶神恶煞,面目可憎,赵七爷在辛亥革命后也是老实地将辫子盘在头上,可是一旦将他们置身于劳苦的农民当中,那种狰狞与神气便即时表现出来。
(二)残酷的封建礼教。中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积淀了较为系统的封建意识。辛亥革命对之根本没有多大触动,诸如“男尊女卑”、“从一而终”、“男女之大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在农民的头脑里都已根深蒂固。最令人痛心的是单四嫂子惨痛的一生,“从一而终”的封建教条害得她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