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七斤嫂也是一个泼辣精明的女子,可是他们整天所虑的仅仅是如何才能当好顺民,围绕着“皇帝是否坐上龙庭”的消息而忧患自己的辫子这个毫无意义的问题,革命后因为剪了辫子而喜,皇帝即位后因为没了辫子而忧。
有的丝毫没有反抗意识和叛逆精神,对所面临的重重压榨只能逆来顺受,即使在忍无可忍之际所萌发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也是不彻底的。单四嫂子年轻时就丧夫守节,孤儿寡母,贫弱无依,对于生活与心灵的重压只是默默地承受着。幼子宝儿是她唯一的精神安慰,可是在宝儿患病期间,希望得到帮助与宽慰的她却遭遇到庸医的欺骗和市井无赖的以帮助为名,行调戏之实。在宝儿死亡这个致命的打击面前,单四嫂子这只可怜的羔羊仍然令人揪心地强忍着这一切,她不得不继续承受难以忍受的精神上的孤独与空虚。而《祝福》中的祥林嫂比起单四嫂子,虽然有了要求独立的愿望和强烈的反抗意识,在“四大绳
2
f索”的束缚下也曾多次反抗,甚至以死抗争,但因为斗争的不彻底性致使她仍然未能冲破封建的“吃人”罗网。
……
细察这一群软弱的农民形象,他们都生活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黑暗、动荡、病态的社会环境始终左右着他们的言行,吃人的封建制度严重地扭曲了他们的灵魂。正是因为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重重压榨,才使原本健康可爱、活泼多知、勇敢机智的少年闰土变得沉默寡言、呆若木鸡。原本纯洁的心灵正是由于烙上了阶级的印记,而与鲁迅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他再也不会充满朝气地面对眼前困苦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呆滞与麻木的精神状态。祥林嫂的外逃出走,看似对社会的反抗,对不幸遭遇的抗争,可她的顽强抗争却是为了捍卫封建夫权授予他的“从一而终”的权利。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祥林嫂反抗越强烈越可悲,还有单四嫂子强忍生活的巨痛,特别是阿Q厚重的愚昧与麻木更能够直接地反映其心灵所受的毒害之深。这一类被剥削者身处困境倍受煎熬,却始终不能有清醒的认识。残酷的封建制度全方位地制约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其实生活的贫苦,家庭经济的沉重负担已经使他们饱受饥寒、度日如年,可这并不是他们命运凄惨的根本之所在。“鲁迅的小说更多的是描写吃人者用软刀子杀人,他们利用封建思想对劳动人民实行精神统治,麻痹,腐蚀,扭曲他们的心灵,这是更残忍的慢性的心灵折磨,使被吃者不思抗争,永远甘愿被吃。”②《呐喊》、《彷徨》中的劳苦大众都有着一种共性,即奴性思想。他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屈从于罪恶的r